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双名工作室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专题列表 > 双名工作室 > 2018秦宏文名师工作室 > 工作动态

工作室成员参加“常州市教科院附中-附小武术课程一体化设计”论证会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李洪伟  发布时间:2020-07-13  浏览次数:

阳湖拳是常州市地方优秀拳种、并荣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蕴含着源远流长的武术文化,在发展传承的历史过程中孕育了代代武术英才,在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奔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当下,传承阳湖拳和阳湖拳文化对于常武地区学校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为此,按照一体化、分学段的原则扎实开展武术(阳湖拳)课程建设,有序推进学校武术课程实践,就成为必要而关键的选择。

202079日上午,“常州市教科院附中-附小武术课程一体化设计”论证会在常州市荆川小学举行,论证会由常州市教科院牵头,常州市教科院附中和附小的校长、分管副校长、课程部主任、德育主任、武术教师等齐聚论证会现场,会议邀请了常州市勤业中学、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新北区吕墅小学、武进牛塘初级中学、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等中小学的武术教师参与课程设计论证。论证会由常州市教科院李令永博士主持,以研讨的形式围绕“附中-附小武术课程九年一贯设计”展开,与会人员就课程的内容、方向、教学方式、课程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学生武术教育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武术教育评价、武术师资等领域,进行了充分研讨。大家在研讨中或分享经验、或提出困惑、或进行问题解析,同时还对武术教育的共同困境进行了探讨,为后续的课程开发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资源和研讨数据。

州市教科院附小的曹月红校长表示,学校武术课程是历史文化传承中的一个亮点,光靠一两个专职武术教师是不能够推广的,必须要带动全校老师,让老师人人都成为武术工作者、各自发挥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才能推动学校武术校本课程向前迈进。常州市教科院附小许龑副校长立足学校实际,就附小传承武术担当文化,扎实武术课程实效等进行了经验分享,并就附中-附小武术课程一体化设计提出了后续思考:附中、附小的武术课程如何衔接,才能做到不重复,让附小的学生升入附中后能进一步深化武术课程学习。

武进牛塘初级中学贺伟莉主任,结合学校武术校本课程的多年发展历程,提出了学生对武术练习的积极性随习武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弱的问题,引发大家对如何保持和调动学生的习武积极性问题的研讨。工作室成员李洪伟老师阐述了我校在开展武术课程历程中的课程架构、收获与遇到的问题,常州市勤业中学的王林瑞老师、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的张晓晴老师、新北区吕墅小学的李亚老师等专业武术教师也加入研讨,他们的经验分享和问题剖析将研讨推向更深一层,武术课程评价、武术师资建设、武术教育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等武术教育的困境引发大家关注,并寄望能够在未来附中-附小的一体化武术课程实践中得以适度探究。

阳湖拳授课教练毕川东和刘雪美两位老师,在会议上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武术教学经验及其对阳湖拳的理解,并解答了大家对阳湖拳的一些疑问,同时也表达了对阳湖拳课程开发的支持,这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附中-附小武术课程一体化设计的信心。

常州市教科院李令永博士对与会教师在武术教育上付出的辛勤劳动、对武术教育的坚持及对本次武术课程开发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感谢,在汇集会议研讨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附中-附小武术课程一体化设计的几点设想:

一是武术课程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对武术的完整理解之上,不能将武术窄化为一种“体育项目”,满足于学一套拳、做一个武术社团、获取一些武术比赛名次等,从而避免武术教育“道术分离”的弊端。武术课程的开发必须首先对武术教育予以准确定位,在此基础上合理覆盖武术的完整要素或关键子领域,并大力加强武术课程实施建设。

二是要树立起“学以致用”的武术教育观,践行“学、问、思、辨、行”的武术学习观,弘扬“止戈为武”的武术观,从而将“修身为本”落实为武术课程的起点和终点。

三是武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贯彻“大视野”的理念,在武术教育的师资上要切实团结、分类利用各方力量,积极招聘编制武术专业教师、合理引入武术民间传习人、努力拓展校内非武术教师的武术教育能力、大力加强区域内武术教师间的交流和研讨;在武术课程资源开发上要努力挖掘阳湖拳的育人价值,重视武术教师身上凝结的武术课程资源、民间日常生活中流淌的武术课程资源、地方武馆和武术组织社团等蕴藏的课程资源、学校武术教育实践中累积的武术课程资源等。

今天的论证会是一个正式的启动,大家都有一个“武术梦”,在未来要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共同促进武术校本课程的发展,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